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和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近日联合发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中小学教师的在线教育认可度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初中教师对在线教育的认可度最高。

总体上,中小学教师对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有一定认可度。在线教育认可度的总体得分均值为3.32分,高于5分量表的中间值3分。但同时也要注意到,认可度还有提升空间。学段上初中教师对在线教育的认可度最高,地理空间上直辖市市区和省会城市郊区教师对在线教育的认可度最高,学科上物理、化学、政治教师对在线教育认可度最高。
初中教师对在线教育认可度最高,笔者认为至少说明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互联网+教育”理念在初中学校得到较好的推广和落实。近来年,“互联网+教育”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翻转课堂”“智慧课堂”在一些地方的中小学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然而,总结各地“互联网+教育”的经验,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各地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还是以昌乐二中为主的智慧校园建设,大多集中在初中学校。
初中教师身处这场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对信息技术就有了较多先行先试的机会,所以当疫情到来,全国要求开展“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时,他们无论从教育理念,还是技术运用、课堂教学操作模式上,都有比较成熟的心理准备和实践经验,无需进行多少培训,就能迅速进入状态,因此对在线教育的接纳和认可程度较高。
高中和小学教师则不然。许多高中学校由于被高考升学率的硬指标所左右,不仅“互联网+教育”改革难以推广,即使进行一般的教学改革也要慎之又慎,唯恐变革后影响升学率。地处广大农村地区小学,学校之前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师资水平等参差不齐,一些农村小学设施落后,没有通网,不具备进行线上教学的条件;有些农村小学教师年龄普遍偏大,本身对信息技术就持排斥态度。所以,当线上教学因疫情影响而遍地开花时,高中和小学教师在这一场变革面前就显得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只好仓促上线,现学现卖,自然他们对在线教育认可度不高。
二是初中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中得到了实惠。据报道,本次调查是按照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划分出八个具体的测量指标,分别为:花费时间、投入精力、身体劳累、交流便利、教学压力、课堂呈现、教学效果和学生认可。
没有亲自进行过“翻转教学”实验的小学和高中教师,他们是体会不到进行线上教学课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投入多少精力准备的,也体会不会课中身体的劳累的程度、与学生交流的便利、教学压力的减轻和教学呈现方式的灵活多样,更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得到学生的认可。由于对在线教育技术操作不熟练,许多仓促进行网络直播的小学和高中教师,普遍感到忙、盲、累,教学效果不佳,因而对在线教育的认可度较低。
而那些经常使用信息技术的初中教师,则可以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花费较少的时间,投入不多的精力,迅速组织课程资源,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中或采用直播方式,或采用录播方式,或者在线答疑,灵活与学生进行交流。由于在平时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适应了这种教学方式,再加之教师推送的网课生动有趣,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认可,所以初中教师对在线教育认可度较高。
初中教师的得到的实惠还表现在,一些平时进行“翻转教学”实验的教师,不仅熟练掌握了多媒体操作技术,而且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质量大幅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也一步走上一个台阶。
有鉴于此,下一步“互联网+教育”的推广和实施的重点应转向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学和普通高中。教育部门在帮助学校配齐和完善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同时,要下大力气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通过开展有效的培训,让教师熟练掌握在线教育技术,并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高效模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