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化学实验教学更高效

发布时间:2020-11-2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已成为教师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目前化学实验教学已越来越被大家重视,传统式的仅仅把实验仪器搬进教室进行演示和讲解的实验教学模式显然已经过时,如何高效推进化学实验教学成为了初中化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明确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目的就是在实验前要明确通过实验需要让学生探究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不同的实验甚至相同的实验放在不同的位置可能目的都是不一样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案,比如:在开学第一课中可以通过“镁条的燃烧”这种比较有观感的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实验只需要简单的演示就可以了。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中,“镁条的燃烧”实验就变成了探究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此时就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实验探究流程。因此,实验前需要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 


针对化学实验教学中最复杂的探究性实验而言,实验方案的设计应当是基于对问题可能答案的猜想做出的,因此,为了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必须引导学生对存在的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或假设。然后,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为保证实验方案安全与合理实验方案的制定过程教师必须全程参与。在实验方案的制定的过程中,需要给学生强化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为后续的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熟悉实验操作 


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对其化学思维习惯的养成和后续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实验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其了解实验室规则,明确实验需要使用的药品和仪器,新制定的《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遵守化学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接下来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明确完整的实验流程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讲解需要重点注意的环节。结合实验报告,在一些关键的操作步骤上设置相应的填空帮助学生提醒和强化实验操作的流程和步骤。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例,在实验操作中通过设置填空提醒学生把握铁丝放入集气瓶中的恰当时机。并且要培养学生既能独立的也能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操作。


 描述实验现象与结论 


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描述并作出合理的解释,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最难的部分了。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实验探究中重要的证据收集过程,这个过程,学生在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学生往往会使用一些生活化的语言,比如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为“铁丝冒火星了”,这样生活化的语言不利于学生化学思维方式的养成。因此,从一开始就必须规范学生的化学语言,一方面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课堂语言的使用必须精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书写实验现象的习惯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类整理,比如燃烧类的实验现象可以从“光”“热”“火”“气味”“产物”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表述,比如,在描述“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时一定要重点区别在空气中是“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其他能合并的现象进行合并记忆,这样既可以做到精准记忆同时又可以节约时间。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实验结果应当是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的。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出发,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进过科学的过程,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整理加工事实与证据的能力,学会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同时,需要指导或引导讨论对所获取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分类和总结,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习惯。



 反思与评价 


对于实验的反思与评价,是对实验可靠性的探究意识,同一个实验不同的人操作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如果出现不同的结果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并参与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同时,针对一致的结果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探究过程是否严密,在此基础上能否继续加以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水平,从而体会到实验探究的乐趣以及自我不断提升的喜悦。


最后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口头或者书面形式的表达与交流,既要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要提升其团结协作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长处。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科学共有的严谨性外还要充分体验化学实验特有的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设计时具有足够的发散性和趣味性,同时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严谨科学的流程,让学生既能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又能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