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0-09-22

科学课是小学阶段必须重视的一门科目。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考力。那么,科学课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学习过程中培养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一种观察能力,培养直觉思维的最有效方法是主动观察,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指导学生确定观察的目的,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如教学《植物的花》一课时,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花的基本构造。学生通过直接观察,能够说出花的名称、气味、颜色及花瓣的多少,还能观察到其开放时候的姿态,但对花的结构特征很少有学生涉及。我就把花拿到讲台上,引导学生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先观察表,然后观察里,就像层层解剖似的对花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学生了解了花瓣是被什么托住的,花瓣里面有什么,花蕊是否相同,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花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等等。按照这个观察顺序,按照科学课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去看,还要去想,从而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




设置疑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要想让学生具有发散思维,必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为此,我在课堂上会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如在教《声音》一课时,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了“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这一知识点。然后,我提出问题:是否每把尺子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都一样呢?这样,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纷纷做起实验来。实验完毕后,学生们发现听到的声音不一样。当我问“为什么会不一样”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做出了很多假设。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做各种对比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结果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短不同,振动的快慢就不同,发出的声音当然也不同。



注重实践动手能力,迸发灵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只有动手操作了,才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融知识、能力为一体,从而迸发灵感思维。如在教《水的浮力》一课时,我提前布置了一项作业——在水中玩橡皮泥,怎样才能让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很多学生触类旁通,从船的构造中受到启发,把橡皮泥捏成船形。讲这一课时,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很起劲。正是这种实践性的动手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起到了助推作用。



围绕同类型问题组织,培养归类思维



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是发散的,头脑中有很多想法,正确的与不正确的混杂在一起,那么,在创造性思维发散后,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归类思维。这种思维就是把繁杂的问题简单化。比如在教《鸟》一课时,我让多名学生介绍一种自己认识并熟悉的鸟,并逐一说出它的特征。这时候,有一名学生把农村常见的蝙蝠归为鸟类。我没有立即指出来,而是继续让学生介绍。他介绍完毕后,我启发学生们去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并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得出了鸟类的特征。这时,我让之前说蝙蝠是鸟类的那名学生说一说。他恍然大悟:“蝙蝠不是鸟类。因为蝙蝠没有羽毛,没有喙,所以不属于鸟类。”教学中,我们抛出一个问题的时候,要让学生围绕问题去组织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在广泛的联想、想象和猜测中挑出一种最为合理、最接近事实的方法和方案。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归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