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五类老师,五种境界

发布时间:2020-09-04

01


第一类,器,即工具,物体。


这类的老师依赖教学内容,给我教材、教具、大纲教案,我才会上课。因此课堂更加依靠教材和教案中的环节设置,包括导入、故事、绕口令、习题等等内容,若脱离内容就不知道该怎么上课了。


另一个表现是教课只教内容,也就是学我这堂课,我在乎的是你掌握了内容,甚至是只把内容记住了背会了就行,我不管你学会内容的过程中有什么心理上的体验和感受,我不在乎——你背会就行了。


讲到这里大家几乎把这类老师与曾经自己在学生时代遇到的刻板教条的那一类老师对应起来——囫囵吞枣与一刀切的教育方式饱受诟病,但很多纯粹知识类内容的传授,这种教法也是有市场的,比如法律、会计考试,尤其是各种成人类速成班。


当然我们依旧不提倡这种教育,对于成人而言,心智稳定能够应对一些填鸭式教育带来的后遗症,孩子恐怕就不行。



02


第二类,技,就是技术。


这一类老师是靠方法,严格而言是靠方法的规范。因为受过专业培训,所以首先清晰教学目标,并且知道教学目标背后要达到的效果——珠心算,方法会了你能解题吗?绕口令会背了你能把这个绕口令表演出来吗?


达到这个效果的过程(也就是训练的过程),教育的价值就开始体现了,不论是遇到难烦的情绪调整,还是公众表演的信心培养。这个过程中外在的知识就向内在品质转化。


而要达到效果,除了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的步骤。能够熟练掌握这个步骤、流程的老师就是具备了“技”这个层次的实力。


掌握严谨流程和课堂规范的老师,至少能保证课堂是“对”的——很多老师听了示范课后,会感觉自己原来课都上错了,就是这个原因。而很多创新其实是在极其熟练这个流程的基础上做出的,因此这个阶段的训练几乎是必须的,不可或缺的,会熟精绝化的过程在这里体现,先保证对再保证好。


当然,如果仅仅限制在流程和规范上,要求老师完全按照这个步骤来教学,是教育范畴里不提倡的,我们这里不谈因材施教这个大话题,仅课堂而言,死磕流程规范,也会让课堂越来越枯燥——老师上得越来越无生趣,学生学的也越来越没兴趣。如何突破,就得到下一个层次。


03


第三类,术,就是战术、体系、整体方向的把握。


术归根结底就是课程理念的理解与实践。懂课程理念,意味着我知道课程究竟是要把孩子带到哪里,这是一种超越课堂规范和教学流程的理解。这样一来一切变得灵活而且多变,特定的步骤变得可以被改变,每一堂课都有不同的发挥,面对不同孩子有着完全不同的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课程的理念得以深层次的践行,例如珠心算训练孩子的专注天性,口才启发孩子真我表达的沟通天性……


“术”是基于对课程整体理解与掌握的,是对“技”阶段所训练出的各种技能与流程的重组与再发挥,是一种课程的有机调整与整体升华。这种灵活与按部就班的感觉不一样,是对每一个孩子个性差异、每一堂课的客观条件差异的尊重与迎合。



有“术”的老师,也就是掌握整个课程体系的老师的灵活,与在“技”阶段自我发挥的老师,是有不同的。前者是基于学生的特点,而后者是基于自己的喜好。


境界维度到达“术”,我们自然会具备创新与灵活。


04


第四类,法,就是思想,就是精神。


和上一维度“术”中所讲的课程理念不同,“法”是一种基于对于教育本身、对于人成长、心理特征及周期的规律的理解。比如上口才小男生站姿一定八字步,小女生一定要丁字步吗?说话一定要大声吗?每个孩子背后,家庭及环境究竟给了他怎样的成长影响?我们应该怎样挖掘每个孩子真正的优势与天赋?


这个层次与上面提到的“术”的区别在于,需要更深的心理学、教育学以及人性及心性相关的知识与理解,比如对神墨道论的学习。


05


第五类,道,即合道,合师道,合教育之道。


举手投足间即典范,我们经常读到的教育家及时代的大师,很多就在这个层面。孔子,孟子,或者当代的季羡林、陶行知等教育家,教育即本能。

关于东方

上海东方教具有限公司始于1993年,深耕教育行业近30载,致力于现代教科设备、理化生实验室、教育云平台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是国内最大的教育设备解决方案提供者之一,并曾参与到相关行业的标准制定中。



东方教具拥有行业内一流的专业研发团队,具备    教具品牌Labox莱博士与东方sky-docking等,同时享有多项知识产权。



一直以来,公司坚持“点滴做起,持之以恒”的理念,务实求真,以国家政策为依据,以客户需求为准绳,运用先进的技术与理念,为教学提供更优质的设备与方案支持,致力于为学生、老师、学校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和谐的教学环境。